指揮中心指出,我國採購的莫德納疫苗目前共有494.13萬劑到貨,上一批是在10月8日抵台的113.21萬劑莫德納疫苗。
從王老師家借出來的書有一本《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同學讓我帶回家看了,那是我的第一本張愛玲。除了初一的歷史老師胡楚卿的《長河》,我還看了楊念慈的《廢園舊事》,王藍的《藍與黑》、《長夜》,姜貴的《旋風》,潘壘的《上等兵》,孟瑤的《黎明前》、謝冰瑩的《女兵日記》,高陽尚未寫歷史小說時的《凌霄曲》、《花開花落》,馮馮四大冊的自傳體小說《微曦》……記得的作家還有林適存、郭嗣汾、王臨泰等人。
大中國圖書公司印行的《三國演義》,上下兩冊,合購十二元,封面是鳳儀亭,呂布私會貂蟬,董卓怒擲方天戟那場戲。被認為是言情小說代表,金杏枝的《悲歡人生》、《勿忘我》,禹其民的《籃球情人夢》等也都沒有漏掉,還有記不得作者是誰的《一山紅葉為誰愁》等等。相信在《亂離人》和《星星月亮太陽》之前,我已經從中央副刊那裡讀到許多文章和小說了。可能機緣不巧,一直沒看過《西遊記》。我也看瓊瑤的小說,《窗外》、《煙雨濛濛》、《六個夢》、《幾度夕陽紅》、《船》等早期的作品,還有一本厚厚的短篇集《潮聲》最為精采,風格和她後來的長篇殊異。
學校裡也有章回小說可借,《儒林外史》、《水滸傳》之外,還借了《二刻拍案驚奇》,《紅樓夢》則是從校外的朋友那裡借來的。學校裡有一位年輕的林慕華老師,聽說她也是位言情小說作家,可惜我沒機會看到她的作品。所以山東懸案必須在美國的主導下,以日本把山東主權歸還給中國做為圓滿的結局。
接著又簽署《華盛頓海軍條約》(Washington Naval Treaty)限制日本帝國海軍的發展,嚴格規定美國、英國還有日本的海軍發展比例為5比5比3。華盛頓會議100週年(上):這場會議為中華民國與美國的百年結盟拉開序幕 以壓制日本為目標的華盛頓體系 華盛頓會議在1921年11月12日召開,在1922年2月6日結束,目標就是為了建立一套以壓制日本為目標的華盛頓體系(Washington System)。從「聯俄容共」到「大亞洲主義」,看起來在晚年孫中山的眼中,美國是一個比蘇聯和日本還要更為惡劣的「帝國主義」國家。不過等到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成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之後,這個態度似乎又有所調整。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取得的戰利品,不是只有我們所熟知的山東,還有德國過去在南洋群島的殖民地,範圍包括今天的北馬里亞納群島、帛琉、馬紹爾群島以及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正如大戰略家克勞賽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所言,戰爭不過是政治透過另外一種手段的延伸,美國召開華盛頓會議的重點還是在中國,是要爭取與確保中華民族主義在下一場世界大戰中與美利堅合眾國同進退。
蔣中正為了緩和與英美的關係,透過「少帥」張學良出面延攬顧維鈞回國,重新投入對英美外交的工作。顧維鈞雖然沒能再出任外交部長,卻成為蔣中正推動對美關係上最重要的策士,絕對是當今中華民國最獨一無二的外交之父。隨後南京國民政府在上海資本家的支持下,開始調整以英美為目標的「革命外交」,轉而延續北洋政府的立場透過外交協商與英美談判新約,於是「大亞洲主義」也跟著被拋棄。可沒想到美國方面堅守「一個中國」政策,要求廣州國民政府的代表只能加入北洋政府的代表一起與會,此舉徹底激怒了孫中山,讓他在外交路線上走上了與美國的對立面。
伴隨著華盛頓體系的建立,美國逐漸取代英國成為西方世界在亞太地區的大哥,中華民國則是必須要扶持起來牽制日本還有蘇聯的潛在夥伴。美國、比利時、英國、中國、法國、義大利、日本、荷蘭與葡萄牙在2月6日完成《九國公約》的簽署後,日本幾乎無條件的把山東歸還給中國。原來一開始孫中山領導的廣州國民政府也想參加華盛頓會議,試圖以伍朝樞為南方代表與北方代表顧維鈞分庭抗禮。顧維鈞也因為這場勝利成為國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先後出任外交總長、財政總長以及國務總理等要職,幾乎等同於國家元首
而習近平日前也強調和平統一,似乎有意對武統論降溫。這不是俄羅斯愛護台灣,或是普亭重視台灣,畢竟俄羅斯至今的公開立場還是支持中國的對台主權聲稱,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只是希望兩岸分歧能夠不是透過戰爭處理。
很針對性的對日本發出訊號。與俄羅斯10艦展開聯合遶行/擾行日本,更應該像是有意藉此對日本送出,北京不要東京干預台海的政治訊號。
但如果是要對美英澳同盟抗議,跑去繞日本一圈是在幹嘛?為什麼不就在津輕海峽進出,讓美英日澳清楚知道這是針對美英澳同盟即可,但反而將重量壓在沒參加美英澳同盟的日本? 由於事後傳出俄羅斯有向日本通報其艦艇的動作,可能在過程中也順道表示其作為不是針對日本。當然也有人對以上分析持反對意見。更何況見證過文革期間千萬人頭落地的習近平,只要死個千把萬人就能使其獲得與毛澤東比肩的歷史成就,習大大會這麼在乎台灣人的感受? 國台辦的宣布:對台灣的準宣戰公告 不管上述推估的邏輯與結論是什麼,台海出現戰爭的機會較過去升高很多是事實,而從今年開始,北京政府對台灣的挑釁與攻擊行為更是大幅提高。而正如日前「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兵棋模擬發現,當中國有意採取攻占東沙島的作為時,如果發現日本會參與美台的防衛行動,對中國會產生不小的嚇阻效果。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繞行日本的俄羅斯軍艦 俄羅斯希望台海維持緊張,但不希望演變為戰爭 中國想要藉由與俄羅斯的聯合行動嚇阻日本,但俄羅斯應該沒這個打算,所以才會私下告知日本俄羅斯的作為與意圖。當把東沙換成台灣時,日本的直接介入也會讓中國對成本與得失的計算變得更複雜,更可能使北京投鼠忌器。
台海戰爭對俄羅斯而言,是會危及其將遠東俄羅斯與東亞更緊密結合以推動經濟發展的策略。因此中國在發動對台戰爭時,除了知道台灣的防衛,也會將美國的介入放入考量中,但東京的可能參與,是可能會改變北京對台海和戰之戰略評估的。
這個作為更顯示是中國挑選這個路線,俄羅斯就只是跟隨者,被中國用來釋放政治訊號。目前的共識是在2022年底前,習近平為了確定可以續任總書記,因此不太可能會對台開戰。
但俄羅斯本質上還是不樂見台海發生戰爭。文:賴怡忠 有關中國對台海是否會在三至五年內開戰的臆測,近日在國際瘋傳。
但也有人認為,以北京對維吾爾人以及對香港的做法,中共對台灣就是留島不留人,畢竟2300萬台灣人民相對於14億中國人的數量就只是九牛一毛。莫斯科對其遠東俄羅斯省分被中國經濟蠶食鯨吞的憂心一直存在,因此與東亞與東南亞更緊密的整合,可以避免其遠東省分淪為中國的禁臠。日本不會在台海有事時保持緘默,這個動作引發中國的警覺。夏瀛洲會在近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發出此語,可說是在配合中國對台灣的心理戰與國際輿論戰,事實上是說給中國聽,並配合中國外宣也說給外國閱聽人的成分比較多。
他們認為統一台灣是中共非常神聖的歷史任務,北京不可能在勝算未明下輕率採取行動,特別是台灣的地理環境與既有的軍事設施,使得攻台會變得異常困難。無獨有偶的,舔中言論夙有前科的退役上將夏瀛洲,繼近10年前說出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的怪論後,日前接受《環球時報》採訪,說出共機繞台是中國在巡邏其領土。
特別是近日俄羅斯接連有幾個動作引人側目,首先是普亭個人在3個月內針對台海情勢連續兩度發言,接著是俄羅斯與中國10艦聯合,在10月18日先是經過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之後在22日又通過在日本九州南部的大隅海峽。由於「懲罰」不只於個人及其家屬,還包括他們的關聯機構,此舉形同是對台灣的立法院、行政院與外交部下達拒接令,直接把台灣的政府部門視為「懲罰」目標。
這個動作顯示俄羅斯與中國,兩者雖然在提升台海緊張有共同利益,因為這會使美國需要投注更多資源在東亞遏制中國,舒緩美國連同北約從西方對俄羅斯的戰略壓力。這也表示中國現在對台展開灰色地帶作戰的頻率與強度。
因此如果北京在認真準備攻台,嚇阻日本的可能介入台海就是必要之舉。日本的解讀是認為中俄10艦操作是為了抗議新近成立的美英澳同盟,因此航行日本以向在日本周邊演習的美英日澳等展現姿態。北京此舉已經是「準宣戰」的行為了。俄羅斯會向日本通報其無敵意,更讓人感覺這是中國有意透過與俄羅斯的聯合行動對日本施壓,主要應與日本最近幾個月對台海議題的積極發言,包括台灣安全就是日本安全、台日國會議員的二加二對話等
特別是近日俄羅斯接連有幾個動作引人側目,首先是普亭個人在3個月內針對台海情勢連續兩度發言,接著是俄羅斯與中國10艦聯合,在10月18日先是經過日本本州與北海道之間的津輕海峽,之後在22日又通過在日本九州南部的大隅海峽。夏瀛洲會在近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發出此語,可說是在配合中國對台灣的心理戰與國際輿論戰,事實上是說給中國聽,並配合中國外宣也說給外國閱聽人的成分比較多。
這個作為更顯示是中國挑選這個路線,俄羅斯就只是跟隨者,被中國用來釋放政治訊號。很針對性的對日本發出訊號。
這個動作顯示俄羅斯與中國,兩者雖然在提升台海緊張有共同利益,因為這會使美國需要投注更多資源在東亞遏制中國,舒緩美國連同北約從西方對俄羅斯的戰略壓力。這不是俄羅斯愛護台灣,或是普亭重視台灣,畢竟俄羅斯至今的公開立場還是支持中國的對台主權聲稱,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只是希望兩岸分歧能夠不是透過戰爭處理。
本文由至死靡它网发布,不代表至死靡它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0xttq.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25729/2171.html